第852章 内存战争(一)(1 / 2)

大国文娱 香港大亨 2882 字 28天前

dra内存,自从问世以来,一直是半导体行业最常用的芯片,在1970年,英特尔公司发明dra芯片之后,这一块市场,长期在半导体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计算机,包括超级计算机、小型机、个人计算机、掌机、家用游戏主机、街机……基本上都需要dra!

某种意义上,dra相当于是半导体硬件行业的主粮!

很多的电子产品,甚至不需要cpu,却依然还是需要用到dra!

dra的市场长期以来甚至比cpu市场规模更大。

在70年代从事存dra存储器研发和生产的半导体公司,至少有数百家。曾经,最高峰时期,dra占据半导体芯片按市场的80以上!

包括英特尔公司,在70年代的主营业务,都是存储器芯片,cpu芯片不过是英特尔公司的副业。

就算是到21世纪之后,dra在半导体市场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据半导体芯片市场的三分之一!

只不过,由于dra内存颗粒的技术门槛并不是太高深,主要是壁垒,主要是芯片工厂的工艺制程以及加工成本。谁能更低价格向市场供应dra颗粒,谁就能够赢得市场。

价格战成为了dra市场制胜的关键,市场一直是在不断的重复。80年代初是日本厂商的以更低的价格销售dra,导致美国的半导体行业溃败,不得不放弃这些相对低端的芯片市场。

像英特尔之类的厂商,更是将砍掉了dra之类的存储器芯片业务,专注于做cpu业务,视为伟大的转折。

如果,没有果断抛弃存储器业务,专注于更有技术门槛的cpu业务,英特尔可能会成为80年代美国倒闭的数以百计的半导体公司之一。

而进入90年代开始,日本因为货币升值和为了迎合美国的政治压力,减少了政府层面对产业的指导和补贴。导致60~80年代在全球市场锋芒毕露的日本企业,在90年代其锋芒渐渐的黯淡下去。

在国际市场上不断上演代替日本产品和类似战略的,则是一度并不起眼的韩国。尤其是韩国三星,其80年代进军半导体产业,而到了90年代则是上演超赶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到了21世纪之后,三星在液晶面板、内存颗粒、闪存颗粒、ar芯片、传感器、c等等业务无所不在,无所不强。

每一个领域,或许三星不是最早进入的,早期都是远远落后于对手,但却是锲而不舍的追赶,等到对手体力不支时,三星却是猛然冲刺,将原本行业最强的竞争对手,远远的抛在身后。

而三星市场份额一直狂飙猛进,屡试不爽的诀窍既是“反周期定律”。

正常的行业竞争,一般都是遵循行业周期定律,也就是景气的时候扩张产能,不景气的削减产能。

但是三星而言,在全行业供应过剩的时候扩大产能,产业景气的时候,则是相对保守,以涨价提升利润,积蓄实力等下一次行业萧条时期才开始积极扩张。

之所以,三星喜欢逆势扩张,一方面是萧条时期竞争对手大量裁员,更容易专业人才。另外,则是能够靠着资本优势,扩大产能之后,较弱的对手会因为资金不足,而渐渐的掉队甚至被迫退出行业。等到行业的萧条结束后,下一轮景气周期时,市场已经被三星垄断,想要多少利润就能获得多少利润。

而三星的反周期定律的战略,正是现任的三星集团的会长李健熙的看家本领。

严格来说,李健熙时期的鲜明的战略,就是反周期定律模式下的扩张。其半导体、液晶面板等等产业,都是靠着反周期定律,萧条时期逆势扩张,从而从行业微不足道的后来者,渐渐的超车,成为行业的霸主。

在80年代初,三星刚刚进入dra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生产成本,都不占据任何优势,甚至,三星集团自家的部门,都未必乐意采用三星半导体的产品。但是到了1984年,dra行业一度遇到产能过剩,全球的dra价格不断的降价。64k的dra从84年年初的4美元每片,降低到03美元每片。而三星半导体生产成本高达13美元每片,每片dra要亏本1美元。遇到这样的行情,美国大量的半导体公司开始破产退出,即使是占据优势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也是停止了扩张速度。但是,三星却是在每片芯片成本价13美元,市场价03美元的不利行情下,不退反进,投入更多的资金,扩大产能和研发更大容量的d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