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观察(2 / 2)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349 字 7天前

“小事情。”徐小七道:“就算半夜出去也不是办不到,我有关系可以直抵城上,用吊蓝把人放下去就行。”

“用不着,”王发祥道:“动静别太大,现在还是有不少人盯着咱们。”

“那明早派人出城就是。”

王发祥点点头,知道这并非是难事。

军情分司在京师扎根多年,经营很久,送情报出城只是一件小事,都不需要他费心费力去安排就能办好。

这时长街上传来狗的吠叫声,王发祥走到窗边观察,见大街东西两侧的暗处都有人影晃动,他微微一笑,知道是锦衣卫的人或是东厂的打事番子。

朝廷对和记的防范越来越明显了,这导致很多商人不敢直接过来,要买什么货都是写条、子来,反正人不来货一样会按时送到地点,品质和数量都不会差。

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在朝廷的打压之下,和记的生意反而是越做越大,这恐怕也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无法想象的。

和记的买卖,说白了就是一种典型的垄断生意的做法,通过倾销和低成本带来的低价完全的占领市场,完全的缺乏竟争者,不管是帐局还是车马运输,或是铁器和布匹,和记已经完成了独家垄断。

一旦这种生意被大众认可,那么就只能是和记一家独大。

其实在美国有一段时间也有这种状态,铁路和石油生意被某个大财阀袭断。还好他们迅速出、台了反垄断法,强行拆分一些没有竟争的垄断形式的公司,否则美国也会如韩国日本那样财阀化,国家的经济命脉完全由几个大财阀来掌控。这样虽然在发展上也会很快,但很容易丧失掉经济的活力,并且带来相当多的经济和政治上的麻烦和弊病。

和记就是一个超级托拉斯,并且大明并无人有反垄断的意识,朝廷的针对更多的是从军政层面来考量,根本没有考虑过一个大型的经济上的巨无霸会对大明的经济命脉乃至整个国家层面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

就算是和记自身的人,恐怕也未必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有多重要。

简单来说,和记已经掌控了大明的经济命脉,最少是北方大半地方的经济命脉……

一队五城兵马司的军兵经过,他们很注意看路旁停靠的车马,他们也知道在和记院落中停靠的更多。

今天京师开始戒严,恐怕这些车马不会再出城,五城兵马司的人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和记,夜影之中,灯火之下,庞大的建筑群落一片漆黑,很多人使劲拿眼去瞅也瞧不出什么动静来,但所有人的眼中都充满敬畏与各种复杂的情绪。

京师戒严上一次还是隆庆年间的事,距离现在五十多年了,很多年过花甲的老年人才记得当年的事,而且也是记忆相当模糊,谁也没有想到,京城里这赫赫有名的商家,不仅收复了草原,而且转手一下就威胁到了朝廷,京师都因此而戒严。而这诺大商行居然还是安然无事的存在于京师之内,朝廷也没有第一时间将这里查封,只是下令五城兵马司在此巡哨戒备,同时派出了大量的东厂打事件的番子和锦衣卫,正阳门东西大街遍布厂卫,吓的普通人都不敢从这里经过。

和记的人却是安之若素,照常开门关门,似乎不受丝毫影响。

在经过之时,由不得不叫这些兵马司的人产生一种敬围与害怕交杂的情绪。

此时的张瀚与和记已经俨然是敌国敌体了,对和记的悖逆行为的民间风评就能看的出来。最多有人痛骂和记不顾大局,行事割裂,却也有相当多的人议论朝廷胡来……本来就是。和记的东主已经回新平堡居住,自愿放弃军政大权,在普通人看来已经是受了不小的委屈。而朝廷却步步紧逼,未免有些欺人太甚。

这里头未必没有和记文宣司的功劳,舆论原本就可以左右,最少张瀚希望自己的形象不要太糟糕,弄到袁崇焕那样被京师百姓生啖其肉就太糟糕了。

王发祥干脆推窗看出去,一个兵马司的官员被吓了一跳。人们听兵马司的名字以为全是武官,其实大或不然。

王发祥的目光一看出去,几个兵马司官吏都吓了一跳,王发祥作势要出去,几个官吏竟是立刻下令,几十兵丁立刻调转脚步,齐涮涮往后走,官吏们骑马,竟是如逃跑一般的迅速离开了去。

“有趣,有趣。”王发祥印证了自己的想法,忍不住大笑起来。

徐小七在一旁眨眼旁观,不明所以。

“这事你也详细写出来,明天送情报时一起递出去。”王发祥吩咐道:“要快,不要耽搁,后日傍晚之前要递到草原孙政事手里。”

“要不要抄报一份给杨司官?”

“废话。”王发祥道:“当然要,情报体系和政事堂是合作,我们一听直管上司的,二听张大人的。这话我只说一次,你要体会不到,就不适合继续干下去。

“我懂,我懂。”徐小七伸了一下舌头,一副知道厉害的样子,王发祥也不理他,又是站在窗边去,观察起外间的情形来。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