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举(1 / 2)

这次涉及的五位亲王之中,福王、瑞王是宗室中比较亲近于皇室的,各自买卖做的很大,算是其中比较难抓的。

其实福王还好,毕竟是在金陵,厂卫如今已经渗透到城内,再加上近期发生的刀光剑影,那些地头蛇倒也不敢做什么出格之事。

更何况,就算他们想武力拒捕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毕竟有周经武统带神武军镇守在南京。

瑞王朱常浩的情形可就不同,封地之内,这货几乎算得上是半个土皇帝。

崇祯十六年孙传庭战死潼关,当时就藩汉中的瑞王朱常浩甚为惊恐,慌忙给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上疏,请求调到重庆暂避锋芒。

当时崇祯皇帝准许,朱常浩便在赵率教之子,汉中总兵赵光远的护卫下抵达重庆建府至今,说起来也是有意思,按历史规律的发展,这个时候朱常浩早已死在了张献忠的大西军之手。

可这厮现在还好端端活着,并且在蜀地混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福王朱由菘在金陵,瑞王朱常浩跑到了川蜀,衡王朱常庶(氵庶)就藩于山东青州,其余清源王、平遥王和各有关宗室、权贵们都是天南海北。

虽然崇祯皇帝已经命令锦衣卫和地方官军配合将宗室尽数锁拿入京,但距离在这摆着,锦衣卫总不能直接飞过去再锁着飞回来吧?

就从最远的瑞王朱常浩来说,能否从战火纷飞的蜀地安全到这边已经是两说,就算运气好安全抵达了,那也至少是十天半月以后的事儿了,急是急不得的。

崇祯皇帝也想尽快处理了这批蛀虫一般的便宜皇亲,毕竟多留一天,损失的那可都是朕的钱,败坏的可都是朕的名声。

历史上的那位顾前顾后,可朕却跟你们没有半毛钱关系,当然可以随心所欲的处置,心里也根本没什么负担。

尽管如此,崇祯皇帝的当务之急,却还是解决眼下新冒出来的麻烦,这个麻烦是什么,正是在数日后就将举行的科举。

这是每三年一度的会试,由于刚好在春季举行,又被时人称作“春闱”,这次考试分三场,每场三天,共持续九天。

每当这个时候,各处前往参加会试的举人和监生们都会千里迢迢的赶来京师,为的正是一展平生所学,成就功名。

说起来,这也是三年之内商贩们最喜欢的九天。

前来参加会试的读书人会在这九天内暂时居住在京师,也会购买大量的日用品和衣物,继而带动整个京畿一带的商贸发展。

这科举制度延续了这么多年,条条框框当真是不少。

简单来说,大明朝对延续千年的科举进行了明确规定,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试内容千篇一律,基本是所谓的儒家经义,规定以“四书”文句为题,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还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为了取得参加会试的资格,全天下的读书人首先要在各地参加院试,时人又称之为“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便为生员,又称为生,俗称秀才。

到了秀才这一步,往少了说是已经拥有了读书人最基本的“特权”,往大了说,这就他们殷殷期盼“功名利禄”的。

当然,朝廷为了能让这些读书人得到良好的培养,一直都是下足了本金,仅官办最著名的就有府学、州学和县学可以让他们进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