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说媒(1 / 2)

“你们都起身,眼下战事已毕,天下间再没什么关宁军,都是我大明军队,这山海关也已经收复了,你们都立了不小的功勋,这些朕都看在眼里。”

崇祯皇帝在马上说道,却并未亲自下去扶起他们。

眼前这些人大约有接近二十来个,听了这话后仍是有些不可置信,朝廷难道就这么原谅了自己,毕竟在这个时候的人看来,自己先前犯下的可是株连九族的死罪。

这时候夏国相沉吟半晌,站起身将他们一一拉起来,说道:“陛下仁德,宽恕你等死罪,还不快领旨谢恩。”

“罪民领旨谢恩,谢过吾皇万岁万万岁!”

崇祯想了一下,吩咐夏国相和胡国柱将这些人整合起来,统计好投降吴军兵士的姓名、籍贯和原来守卫关内哪处关隘、卫城,自己则继续率队向城内前进。

一路上,早有禁军兵士在各自将官的带领下先行疏通了各街各道,将城中的百姓拦住,此时他们在道路两侧心悦诚服的低头跪地,口中齐呼皇上万岁。

不多时,一座高二尺七丈,方五丈,穿心四孔的巍峨钟鼓楼便即映入眼帘,这是已经来到了关城的正中心。

来到楼前,只见到一方匾额正悬于其上——“吉光普照”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面冲关内,显得十分古朴和沧桑。

崇祯尚还记得,最近一次的修缮,是万历三十九年时,由一名为刘孔尹的守关副将主持,想到这里便开口道:

“调蓟镇黄得功为山海关总兵,调杨御藩为蓟镇总兵,在三日后上任,告诉黄得功,这山海关要给朕修缮一新,不够的银子着户部拨给,去吧!”

“遵旨!!”

一名锦衣卫百户不敢怠慢,当即抱拳大喝一声,转身带着崇祯皇帝方才的口谕奔出山海关,直朝黄得功镇守的蓟镇一带而去。

来到吴三桂的平西伯府邸,却见早有一大批人员在此等待,为首的是个文官,这人此时早是成了泪人,上前带着哭腔喊道:

“臣,兵部山海关分司主事林惟佑,见过吾皇万岁万万岁!这是吴三桂近几年在山海关内强征兵士的名单,请圣上过目!”

见到此人,崇祯皇帝才想起来,原来朝廷在山海关内还一直设有一个兵部分司,这也是全天下唯一的兵部分司。

将这东西交到随军的兵部侍郎马嘉植手中,崇祯皇帝下马深切抚慰了这些长久被吴三桂架空的兵部官员,但也就点到为止,随即迈入府内。

“林主事,朕有些忘了,国朝于山海关设兵部分司至今,是到了多少任了?”

听见皇帝这话,林惟佑有些没反应过来,愣愣说道:“回陛下,到臣这一任,是刚好第九十任了。”

“这么久了。”崇祯皇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问道:“那林主事在山海关做事多久了?”

“回陛下,臣在山海关做事有近十五年了。”林惟佑知无不答,一副恭谦备至的模样,可他这个样子,却实实在在叫崇祯有些反感起来。

如今国朝需要的不是这样唯唯诺诺之人,要的是行事雷厉风行,能替朕管理好地方,出了事可以独当一面向国朝尽心尽力之人。

这林惟佑被困多年,纵是有些苦楚,但毕竟是本身能力不济,这样的人还是趁早调走,再留在山海关也是无用。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林惟佑看样子对国朝委实忠心耿耿,就因为被吴三桂架空而怪罪,为免又有些不近人情,要知道就连高第和唐通加在一起,都没斗过吴三桂。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似笑非笑的说道:“林主事忠于任上,劳苦功高,马侍郎,若朕未曾记错,青州知府是不是还留有空缺?”

见到后者点头确定,崇祯皇帝便又摆手道:“林主事,明日你便去青州府上任吧,切记,再发生了什么事,一定要从速处置,不能再叫这等贼人做大。”